photo credt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yhGdRkrE28 |
我腦中就浮現了紀伯倫這首詩,
願當我們身為父母時,
能有如此智慧!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它們是生命自己的孩子
他們透過妳來到這個世界
他們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
卻不能給他們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提供他們身體的住屋
卻不能替它們的靈魂找房子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處
那是你即使在夢中也無法到達的地方
你可以努力像它們一樣
但是千萬不要使它們像你一樣
因為生命是無法逆轉的
更不能被昨日的你所耽擱
----紀伯倫<先知>一書中的詩
剛好新聞「 避免淪無動力世代,葉丙成鼓勵18歲不見得要念大學」看到台大葉丙成教授提到:
很多家長逼孩子念大學,甚至要求考上排名好的大學,導致很多孩子是「為了念大學而念大學」,而不是為了想學東西而念大學。為了拿到文憑,大學4年只學會「應付」。畢業後到職場,才發現專業基礎其實很差,導致在職場探索多年,才找到自己想走的路。父母以自己的觀點及價值觀來決定孩子該走什麼路,並沒有考慮孩子本身的感受,也沒有去了解新世代的處境,是否真的適合孩子,而這樣的父母卻是屢見不鮮。
... 一旦父母還是堅持傳統的KPI,就是「孩子上什麼大學或科系」,孩子為了達到目的,就是去補習班,所有時間都被剝奪。如果父母還是認為學歷就是成功人生的保證,那就必須意識到,自己的孩子未來將不具有承擔世界變化的能力。他說,孩子的能力無可限量,家長實在不應為了升學,把孩子的能力全部壓住。
近幾年發生了不少高材生以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只為了脫離父母的束縛,去年9月發生北一女學生自殺,原因父母希望女學生可照父母意願選擇學校,女學生曾在一張蚊子與兔子素描本中,寫下「蚊子的世界裡沒有分數,沒有考試,蚊子媽媽會罵蚊子小孩嗎?」,透露出自己沉重無比的壓力。
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跟生命,可以讓孩子盡情做喜愛的事,是一件快樂的事,而孩子不應該犧牲更多的可能性只為了完成父母未完成的夢想,這只會是父母一方的一廂情願;若能反過來多支持與鼓勵孩子,引導孩子如何找出自己喜歡的事物而非強迫,陪伴孩子找出正確且適當的方向,可以讓孩子活得更快樂,孩子是具有無窮潛力的。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