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arl Richards
本書已絕版,下方為個人閱讀後之筆記
很多人以為要做出明智的投資決定,得有一套思慮周全的計畫,才能為各種挫敗做好預防措施:熊市該怎麼投資?牛市又該怎麼投資?都要想清楚;所有你對未來的假設,都必須推敲到毫無遺漏,才不會哪一天被殺得措手不及;要把財理好,就得對金融市場瞭若指掌,對所有開銷錙銖必較。=>這些全是基於「恐懼」的心理,因為人性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感到恐懼,因此我們未雨稠繆。但沒有任何計畫涵蓋一切可能的情況。
- 所謂的風險,就是你設想了各種情況後,唯一剛好沒想到的那個狀況。我們永遠不可能設想到每一種狀況,但我們可以採取明智的自保措施,避免受到人生當中無法避免的意外傷害。
- 要有計劃,但要常修正
- 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未來是什麼。只要你了解你(和你的家人)真正想要的未來,就會知道該如何實踐-該買多少保險?要把錢投資到哪裡?要不要辭職去創業?
- 做出合理、務實的決定,最有機會幫助我們達成目標
- 相信自己的運氣,運氣來的時候順勢發揮(你無法控制一切,你只能盡力去做,然後放輕鬆)
- 忠於自己
行為差距(Behavior gap):「投資人」與「投資標的」的報酬之間的落差。也就是投資行為導
致結果低於標準,稱之行為差距。
以投資指數型ETF來說,應該是把錢投入,長期按照計畫投資,而非將錢搬進搬出。但絕大多數的投資人會聽從大師的建議不斷的進行交易,甚至對市場的起伏而受影響。如此我們該怎麼做呢?
照計畫走,別跟著變化走:我們不知道股市未來會如何,我們何不照著計畫走?
書中舉投資黃金來說明,當金價持續上漲,投資客紛紛心動詢問是否要投入?
「如果黃金本來就不在你的投資計畫之中,現在何必增加?」小心受引誘而受傷
在做投資決定時,比較明智的作法是不理會大眾在幹什麼,只想著怎麼做才能達到自己的投資目標。
所有投資的錯誤,其實是投資人的錯,投資本身不會犯錯,投資人才會。因為投資人常會忘記,投資就是做出取捨。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掌握一切,直到我們對某一項投資商品點了頭
-我們決定要對這項投資提出哪些問題(如果有任何問題的話)、決定要問誰、決定投資多少錢、何時進場。
預期心理會驅使我們採取行動,可是這些行動通常都是錯的,為避免陷入預期心理,需要拉長對「過去」的定義。無視歷史,我們就會根據自身有限的經驗採取行動,那將會非常危險。
不可能知道何時該貪婪,何時該恐懼。釐清哪種情緒對自己的影響比較大,這樣才會知道,在感覺恐懼或貪婪時,該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為。
- 賠錢的痛苦>賺錢的滿足:管理投資組合,將痛苦降到就算股市慘跌你也可以承受的程度。投資策略較保守,或許也會錯失些獲利機會,但你的風險在合理範圍內。
愈有把握的投資決定,愈危險。最聰明的投資人,是那些承認自己不夠聰明,所以無法預測未來、挑中最賺錢的股票、或覺得自己能避開所有騙局的人。當你覺得有把握不會出錯、而打算做出投資決定的時候,試問自己:
- 如果我做了這樣的投資決定,而且做對了,對我的人生會有什麼影響?
- 萬一我錯了,會有什麼影響?
- 我以為犯過錯嗎?
別賭有人比你呆。你買進是因為了解這家公司的財報與營收,於是認為這是好還是投資,還是寄望你後面有呆子出現?
我們在做投資決定時,根據的是「感覺」而不是「對事實(獲利能力)的了解」;股價重挫時嚇得我們四處亂竄,股價上揚撩撥得我們心癢難耐;但其實我們都知道,追高殺低只會賠錢。
第一次買股票前,一定要記住:
- 理財一定要有「目標」:判斷目前的財務狀況,將來想達到什麼財務狀況,以及怎麼做才能達成。
- 根據目標,選擇標的
- 承認計畫會遇到狀況
- 認清「求現」不是解決危機的辦法:一般人會轉抱現今來減輕壓力,因為他們無法承受痛苦。可是賣掉股票會產生新問題-什麼時候再進場?
- 做出重大投資決定前,務必自問
- 別猴急:傾聽檢視自己的想法
- 吸收新資訊,要慢:等到可以理性思考接下來的行動時,再來調整
- 聚焦在自己的行為,而非股市的動向
繼續閱讀:真希望我第一次買股票就知道這些事-2/4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