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圖書館看到這本暢銷書,書的標題深深吸引著我,因為標題實實在在說出我的心聲 - 「為什麼你的工作做不完?」。自己總覺得一堆事情等著我,但感覺永遠做不完,想要學一些新的東西,又沒有動力,加上最近讀的書籍都有說明時間管理的重要性,有不少成功人士也是善用時間不斷投資自己,達到不凡的成就,借閱此書來閱讀,或許這本書可以為我帶來一些改變!
作者 中島聡 在書中整理出作者的時間管理術,他原本是位日本微軟工程師,後來調職到美國微軟,他如何在美國眾多精英工程師中脫穎而出,跟時間管理息息相關。
作者用三個章節做前言的介紹,說明工作上或學業上都會遇到的問題,以自身經驗說明解決方法,第四章以後才正式說明他的時間管理術。
一翻開書面,開頭就列出該書的功效:
- 幫助工作量大而感到絕望的人,順利完成工作。
- 一心多用的訣竅。
- 每天有更多時間學習或在部落格寫作。
- 不熬夜也能處理完工作。
- 贏過實力高自己兩倍的人。
- 不再被工作追著跑,反過來追著工作進度跑。
- 可以早點下班。
- …(族繁不及備載)
將書中的重點,整理起來,日後可以不斷提醒自己往自己的目標邁進!
第1章 為什麼你的工作做不完?
一開頭便先舉個實際例子,在某天接受一份上司新交待的工作,而新工作可能預定在一週後,但考量手邊上有一些未完成的工作,所以評估後並考量優先順序,因此把新的工作排在最後面,而這樣日復一日,發現手邊的工作不僅處理不完,而且新工作還尚未開始執行,最後等到新工作的期限到期了,才跟上司反應說無法如期完成,這樣的情況在職場上似乎屢見不鮮!
第1個案例:工作做不完,是有跡可循的
作者是一位主管每次交代工作給一位部屬A時,這位A部屬總是一口答應盡能力完成,可是每當要驗收工作之前,發現A總是熬夜加班留下來處理工作,也沒適時的反應工作問題,等驗收期限到時才反應你說因為還有其他工作,希望能再多點時間, 即時作者對他的工作安排就了改變,這樣的情況仍然不斷重複,總是到最後關頭才坦言無法如期完成。
這個情況反映出,其實工作能力優秀的工程師,若沒有好好分配工作時間,讓延誤情況不見改善,最後仍會被淘汰。
第2個案例:為什麼天才無法躋身一流團隊?
T無庸置疑是一位能在工作上發揮高水準的天才, 時常能夠提出新的優異功能跟想法,但最後這些想法卻沒有導入到產品當中,因為這些功能總是在期限之前才匆匆最加到專案當中, 這樣工作表現不穩定的天才,即使在先進的美國企業,也無法發揮所長。
若想要新增加新的功能,應該就在初期的規劃階段就要提出詳細計畫,而非是在計劃進行到最終階段時,才提出新的想法而導致整個整體工作進度延後,因此,最後T仍敗在無法適時的分配工作時間也離開了開發團隊。
沒寫完應用題,就不算作答完畢
作者以一般的數學考試來說明工作上遇到的瓶頸,比如說數學考試分成前後半段,前半段是難度較低的單純計算題,後半段是難度較高的應用題,應用題除了需要知道解法還要知道其中的技巧跟理論,就像工作時要如何分配時間可以較簡單的工作項目跟比較困難的項目,而這些「工作總是做不完的人就像考試時小看後半段應用題的考生」,在接觸應用題般的工作時要先了解實際的內容,才能正確評估需要花多少時間了處理,最複雜的應用題是需要被優先處理的對象,若把工作看的太容易,反而容易忽略需要優先處理的困難部分。
奮力起跑的美國人,最後衝刺的日本人
作者以美國跟日本的工作文化差異,來反應出工作態度的重要性,舉例來說,美國人給人的印象雖然相當悠閒,和日本人努力工作的印象且工時長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對於亞洲國家來說,不僅日本文化如此,在南韓及台灣在工作的文化上也相差無幾。究竟要如何以文化差異使得美國的生產力及經濟能力如此強大?
就日本人而言,時常需要加班到深夜,在眾人注目下努力工作才是種美德,以求工作獲得高評價,重視工作多於家庭,但這樣的文化及態度卻拿不出成效,間接影響到整體國家在經濟發展上的表現;相反地,美國人在上班時間特別早,七點到公司,傍晚五、六點下班,一天工作約十個小時,因此,許多美國人有早起運動的習慣,加上非常重視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把一天的精力一早衝刺在工作上,晚上的時間好好與家人共渡晚餐。
若能把美國的職場文化帶入亞洲國家,或許能些許改善文化陋習,生產效率及經濟能力可以間接得到改善。
不說「盡快」,培養工作上的危機意識
當上司交待的任務時,總會要求「盡快完成」,但對於確切的時間卻含糊不清,欠缺對工作的危機意識與緊張感,導致交出品質低落的成果或交期延宕。若員工無法完整的接收到正確的指令,反而無法全力以赴,短短二個字「盡快」可能也因此抹煞了許多人才的潛力。
作者希望能多思考言語中的意義,在美國,重本質多於外在的形式來判斷許多狀況下的重點,以日常生活為例,是否需要有「博愛座」?,在美國沒有所謂的「博愛座」,因為他們普遍認為,只要遇到有需求的人士,無論是否有規定都應該讓座。比起法律規定,不如回到初衷,思考質上的意義的存在。
缺乏「餘裕」的行動經濟學
當事情忙到做不完時,你心裡是否有「要是有更多的時間就好了」的想法湧上心頭呢?這種想法稱之為「Slack」,作者以《匱乏經濟學:為什麼老是在趕deadline?為什麼老是覺得時間和金錢不夠用?》(Scarcity: 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 by Sendhil Mullainathan, and Eldar Shafir)」提出自我改革的方法。
以醫院手術為例,若一間醫院在人手充足但手術室不足時,要如何解決手術量的問題?而解決方法反而是空出一間手術室不用,來取代增加醫生加班時數或增加手術頠的數量,讓醫院隨時有一間待命的手術室可供使用,此方法反而增加了5%的手術量。
原因是當有急救患者突然送達時,會導致原本排定的手術被迫延遲,原本排班的醫生被迫持續開刀直至深夜,造成醫生睡眠不足。透過不打亂手術排程的狀態下空出手術室,增加手術量,提高效率,以此例子反應工作缺乏餘裕的問題,容易對工作缺乏自信心、熬夜或是睡眠不足的狀況,無法掌握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在這過程易往錯誤方向發展,有如在隧道中摸索一般,稱之為「隧道效應」(tunneling)。
若自己能在工作時,依然保有心裡上的餘裕,更容易掌握其他成功的可能性。
統整上述的案例成三大類型:
- 不假思索接下工作:工作不應該單憑一眼判斷可否順利完成,需有審慎的評估跟一定程度的了解,再判斷是否可以接下工作,避免無法如期完成而破壞上司對你的信任感。
- 最後一刻才全力衝刺:優秀能力不能代表工作表現,即使能力佳,若只有到了最後關頭才全力衝刺,工作效率反而容易受期限即將到來而受影響,形成思緒上的阻礙,工作截止前即使認真工作,熬夜趕工,睡眠不足加上心裡壓力,也很難順利完成。
- 沒有擬定工作排程: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在專業能力上大放異彩,但因發行期限在即才表示追加計劃外的功能,嚴重影響整體工作進度。每項功能應該在產品開發的階段便需提出,才能有充裕時間評估並檢討細節。
為求工作順利完成,充分了解自己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即使在眾多精英的環境中,作者透過有效率的時間分配,超越強過自己兩倍的人才,在微軟獲得高評價的表現。
第2章 掌握時間,才能掌握全世界
接下來說明活用時間的好處,明確了解並評估工作的風險,若仔細考量過後,可能無法在指定的期限內完成,應立即向上司反應並說明狀況。任何工作皆是如此,任一環節跟不上,最後都有可能影響到整體計劃,一旦發現工作有問題,盡可能提前向上級報告、討論,以避免造成混亂,因此,完整地了解每個工作細節的潛在風險非常重要。
手機App為什麼要不斷更新?
這一章節顛覆了我以往的想法,工程師往往必須在品質與速度上求平衡,追求品質可能會因耗時而影響交期;反之,若只一昧追求速度,可能導致品質下滑,造成未來維護上的困難。身為工程師的自己卻時常只追求品質,忽略速度的重要性。作者以App更新為例,為何App需頻繁地更新?並非所有產品在一開始便能達到100%的完成度,會隨時間而做出修正,不斷更新以盡可能提供更好的使用者體驗。在工作上的話亦是如此,自認100%的工作表現及完成度,之後再回頭檢視時,往往覺得不到80%。
雖然提升品質固然重要,但因無法在期限內完成的嚴重後果更需受到重視,不僅留下「無法遵法時間」的壞印象,還會延誤整體計劃,讓上司覺得你無法信任。
即使有3,500個BUG,還是能改變世界
作者在微軟工作後,發現微軟極度重視工作效率,當時Windows 95如期發行時,其實在還在著3,500個bug,這是在已知的情況下正式推出,再透過後續的更新做bug修正。即使努力讓bug數量減少,最終仍到達到一個臨界點,便很難再往下修正,因為修正了bug可能導致更多bug的出現,要完全根治bug是一份相當困難的工作。
也因如此,工程師不會以100%的完成度為目標,就算只有80%或90%的完成度,也會努力遵守交期,適當的掌握容錯範圍,徹底檢測重大bug,以較快的速度提供好的產品給用戶。
所有工作,必定得再度修改
以「原型」(prototype)製作出大略框架的成品,忽視一定程度的bug的存在,此抽象的概念可以應用在許多的工作上。
當負責一項全新企畫時,先製作原型,可以訂立產品整體形象,更能讓上司更容易理解企畫內容,間接促使企畫更容易通過。因為即使專案在一開始時有詳細的規劃,但在執行時,也不一定能夠順利完成,若強硬執行,最後可能只能交出半成品,導致整個計劃重新設計而延遲,在這過程所浪費的時間可能足以讓工作師再開發新的功能。
因此作者強調「所有工作必定都得再度修改」,很少工作能完全按照最初的藍圖順利執行,既然都會再修改細節部份,不妨先從描繪清晰的整體輪廓,亦即製作工作的原型開始,確定原型的可行性,必定能省下許多不必要的程序。
雕刻石膏像時,沒有人會從「眉毛」開始
承上一節,大部份工作若缺乏整體藍圖都很難實際執行,就如雕刻石膏像時,很難從細節開始。許多工作都會遇到類似的情形,只是紙上談兵,很難照原初的計畫進行更發展。因此,以最快的速度製作原形到某程度,評估整體工作的難易度,在實際逐步進行是比較聰明的工作方法;反之,跳過原型製作的步驟,直接鑽研工作的細節,最後會發現許多部分需要重新設計,因為最後時間不足,使得完成品的素質隨之下降。若先製作原形的好處不僅能提早發現問題,更能趁早重新設計或修改局部細節。
工作做不完的人時常會陷入評價恐懼症的迴圈之中, 害怕被人打分數的恐懼心理而不斷重複提升工作品質,試圖打到自己心中的滿分標準, 在這個惡性循環的過程中,反而會離標準越來越遠,最後變成工作做不完了。
做好「所有工作,必定會再度修改」的心理準備,無需擔心他人給予的評價,盡早規劃出整體大方向,細節之後再修改即可。
會面前三十分鐘,先去星巴克喝杯咖啡吧
每一份工作的大前提就是在期限內完成它,習慣做最後衝刺的人,往往到了最後階段才驚覺某些地方有不足而慌亂的起來,這種意想不到卻又必須處理的工作,作者稱之為「誤差」。意思就是原本可以完成的工作,最後卻因這些突來的「誤差」而做不完,最終導致失敗。
不要將表定期限視為目標,若我們能夠為自己在真正的期限之前,設下另一個時間點, 保留一些時間做緩衝,就有如與人約會,若能夠預計提早半小時抵達,就算有突發狀況耽擱,依然能夠準時會面。 因此這個緩衝時間能夠幫助你應付突發狀況,更容易達成目標。
只要準備好花束,要做什麼隨你高興
微軟執行長Bill Gates非常重視遵守工作期限,假設公司舉辦一場派對,交待你負責安排當天使用的花束,可是排隊當天確接到花店來電表示下雪會晚點送達,無可奈何之下,向執行長說明晚到的理由,Bill Gates會異常大動肝火憤怒,對他來說,賦予你的工作任務,就是要付起100%的責任,否則,表示你怠忽職守。
你的任務是準備好現場要用的花束,當被賦予任務時,應該要準備第二或第三備用方案,避免突發狀況。重新定義任務的本質,是處理工作的基本環節,思考什麼是絕對要完成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
沒有咖哩塊,照樣能做出咖哩
作者提出Bill Gates特別重視的第二件事情,第一個就是將複雜的問題劃分成幾個獨立的不同問題, 比如微軟接受知名大廠的委託製作某軟體,卻因技術層面的問題,遭廠商憤怒投訴,此時,Bill Gates將技術性問題與客戶的怒氣作分隔,由客服人員安撫客戶情緒,工程師專心解決技術問題,最終圓滿落幕。Bill Gates常說的一句話:「那個問題跟這個問題是相互獨立的」。
不浪費時間煩惱「今天上班要穿什麼?」
「成功人士每天都穿一樣的衣服」。許多知名的創辦人Mark Zuckerberg、Steve Jobs、Barack Obama時常選擇相同的服裝出席正式場合, 原因是為了減少不必要選擇,將精力放在需要做關鍵時刻做決策所要必備的腦力,在心理學上,面臨選擇和決策時候耗損的腦力、精神力稱之為「認知資源」。這些知名的成功人士您可將資源保留給重要的抉擇上,避免生活不重要的事情。
Bill Gates還另外聘請專員代為聆聽員工報告,再統整成簡潔明瞭資訊再轉達給Bill Gates。 因為專員將員工中擅長說明與不擅長說明的資訊做整理,更能夠有效率的聽取報告。
另外在簡報會議中,Bill Gates會向員工提問問題,無需投影機跟幻燈片,針對員工之前繳交的報告或資料進行提問,此方法顯示出Bill Gates是一位嚴以律己,非常重視時間控管以及工作效率的人。
比爾.蓋茲的光速決策力
作者原本隸屬於開羅團隊,但因厭倦無實質意義的會議,芝加哥團隊風氣開放,能夠立即反應自己的想法在工作上便轉調到芝加哥團隊,將原本所負責開發的程式一併帶了過去,而原本的開羅團隊因而大為震怒,直接向Bill Gates請願召開內部審判,而作者直接以一片裝有資料的CD內容,忽略開羅團隊高達四百頁的請願書,向Bill Gates以及其他高層說明開羅團隊只有紙上談兵、缺乏工作效率的事實,經過一番說明之後,Bill Gates在短短3分鐘便做出的決策,宣布「開羅計畫正式終止」,正式解散超過四百人的開羅團隊,這場審判也表示作者的工作成果已獲得公司高層的認同。
掌握時間才能掌握全世界
掌控時間能夠帶來三大要點:
- 能夠預測風險:提前判斷工作能否趕上交期,盡早了解工作狀況,若能提前完成一半的進度,就能夠避免截止日之前無法完成工作。
- 能夠迅速做出可視化的原型: 俯瞰整體計畫,找出錯誤的容許範圍,讓工作迅速成型,或許在修改和調整細節,以完成整體工作的試作品為目標,不過度追求百分之百的品質及完成度。所有工作必定都得再度修改,先以最快速度使工作成形,再100分為目標,用剩餘的時間慢慢改良更有效率。
- 輕鬆應對誤差: 設定提前的交期,保留適當的緩衝時間,讓這緩衝時間足以應付未來的誤差。
上面所述的三大好處使作者能夠在微軟取得極大的成功。
第3章 「贏在起跑點」時間術的誕生由來
為了去海邊,努力解決暑假作業!
作者回憶小學時代每年的暑假作業,裡面包含了討厭的科目,作者無心寫作業,一拖再拖,直到某天親戚邀請到海邊玩,才意識到作業寫不完無法參與而感到後悔。之後,為避免再次發生相同的事情,現在暑假開始的兩個星期內完成所有作業, 利用空餘時間提前寫完作業,剩下時間便能盡情玩樂。
預習,是最強的省時學習法
自己所閱讀的書籍有不少都提到了「預習」的重要性,此書作者亦是如此,考前認真的臨時抱佛腳並無法得到大的成效,加上考前熬夜唸書的睡眠不足使腦袋無法正常運作,無法正常發揮平時的能力,因此考前應該多睡一些,就算有討厭的科目, 上課前認真預習, 記錄不懂的地方,在上課時認真聽老師解答,如果上課之後還是不懂,直接向老師提問。預習只是為了明確找出自己不懂之處,真正的學習是在上課的時候,把握上課時間吸收更為重要,只要趁上課時解決不懂之處就能有所收穫。
作者認為上課花上大半時間抄寫黑板上的筆記很浪費時間,應該將時間用來充分理解自己不懂的問題,如果沒有事先預習就不能夠明白自己不懂的地方。
預習的好處有助於理解上課內容,能讓上課時間發揮最大的效果,減少複習和考前的唸書時間, 讓自己能夠贏在起跑點。
做好課前預習,提升應考念書的效率,即使是不愛念書的孩子,透過平時的預習,加上課堂上勇於發問而得到的高評價,更能夠減少念書時間,從學習中徹底理解吸收,還能讓自己盡情活用時間在感興趣的事物上。
把時間省下來,投入喜好的事物中
由於作者平時為了不浪費時間念書,非常重視學習效率,持續預習在上課的習慣,不僅能輕易記住上課內容,減少無謂的課後唸書時間,把時間省下來投入喜好的事物中。
不想做討厭的事情,就提升效率
就做自己想做的事,除了先迅速完成不想做的事情外,別無他法。儘管有很討厭的科目,但完全逃避就做不了喜歡的事,只能努力減少做討厭事情的時間,雖然不喜歡的事物無法集中注意力跟精神,所以更必須提升效率,持續往這個信念向前邁進。
第4章 馬上實踐「贏在起跑點」的時間術
從「嚴守交件期限」開始
當被賦予新的工作時,這是必須採取下列作法:
- 先回答上司:「我想先了解這份工作需要花多少時間,請給我兩天排定進度。」並著手處理工作(爭取判斷任務難易度的時間)
- 這樣這兩天視作贏在起跑點的機會全力衝刺,將工作處理到「近乎完成」。
- 假如這兩天內,無法達成「近乎完成」的標準,要將之視為「潛在危機」,與上司討論能否調整交件日期。
假設一個人總是將「嚴守交件期限」放在心上,自然不會輕易說出「10天就能完成」的回答,因此上司交代新工作時,可以抓對方指定時間的兩成,作為調查任務難易度的時間,並利用這段時間,卯足全力衝刺工作進度。如果衝刺的成果能大致達到整體工作的八成,就能夠回應上司「時間內可以完成」;反之,如果八成還很遠,就要有這份任務十分困難的心理準備,建議及早已上司討論,和提出延後交件日期的起求。
瞬間加速,贏在起跑點
工作之所以做不完,有九成出於直到期限前才做「最後衝刺」。 假如任務必須在10天內完成,一定要先用兩成,亦即兩天的時間(以十天為例),以完成大約八成的工作進度為目標,任務一開始就全力衝刺,假設初期階段產生失誤,除了比較容易修正外,也能夠預留未來足夠的緩衝時間。這段期間,應該集中於工作上,盡可能排除所有風險,重點在於邊思考邊行動,而不是思考後才行動,就像跳下懸崖的同時組裝飛機。一旦發現必須修改任務的大方向,建議趁這個階段進行,以開發軟體為例,就是更改基礎設計等項目。假如發現完全做不起來,直接回歸原點從零開始,邊留意自身的健康狀況,在工作上全力衝刺。
等到了指定期限的兩成時間過了,要盡量客觀地判斷任務進展到幾成。若接近八成,就按照指定期限繼續進行;但如果完成率只有六成,就要有足夠的危機意識;萬一連六成都不到,就必須採取(3)的手段,判斷這個任務無法在期限內完成,向上司說明狀況重新調整交件日期。
另一項重點是,不能在期限將至時,才判斷任務可否如期完成。在這個階段,千萬不可以有「我只用了兩成時間就完成這些,後面不會有問題」的想法。如果用兩成的時間全力衝刺,還是無法達到「近乎八成」的狀態時,就應該判斷可能有相當大的機率無法如期完成。
相反地,若這個階段能完成八成進度, 就足以向上司承諾「可以如期完成」的目標,並用後八天悠閒處理剩下的兩成「待辦項目」。這段時間若還有餘力,甚至可以為其他工作做準備。
就這個階段的重點不是在於「全力推展工作進度」,而是在於「提升工作的完成度」。把剩餘的八成時間留給解決兩成的工作,內心產生的餘裕可以讓心情獲得近乎完美的放鬆感。
工作的難易程度,先做才知道
「趁時間有餘裕時全力衝刺;期限將近至時反而要適度放鬆」是作者所提倡的方法。 至於要如何預測任務的難易度的具體方法就是「在前幾天就要完成八成的工作進度」。這是重要的鐵則,所謂的「兩天」可以視交件時間長短適度調整,佔整體的兩成時間;總之,重點在起跑點就全力衝刺。
為了徹底矯正你「最後衝刺」的習慣,這麼拼才會有效果。如果想改變自己的人生,往後你面對工作時,就必須養成一開始就瞬間加速的習慣。實踐「贏在起跑點」時間術的訣竅,就是在於提早處理工作。一旦工作確定了,就馬上開始吧!
任誰都會在無意識之間對工作懷抱不安,擔心自己無法如期做出效果。所以趁早著手處理,也能將內心的不安降到最低。 只要提前處理工作, 並從起跑點瞬間全力衝刺,幾乎所有工作,都你在期限前兩成的時間內大致處理完畢。一旦體驗過這個瞬間,眼睛望出去的景色將會有極大的轉變,另外一點,這並不是要提早交件,而是提早處理工作。
熬夜工作要趁狀態最好時
熬夜有許多的壞處,降低工作效率、無法集中精神、精神不濟等等,這些都會導致工作無法完成。雖然要盡量避免熬夜,但作者以兩成時間完成八成的工作目標,在工作開始的頭兩天曾連續熬夜,以某種意義來說,這代表著時間術的核心價值。在這段時間內做好軟體的架構設計; 若是要寫企劃書的人,在這段時間內寫好企劃大綱;負責行銷的人,擬定計畫整體架構;記住,不是先思考後行動,而是要邊思考邊行動。先動手,頭腦就會跟著轉動,就算無法發展進階思考而感到不安等,這一點也不重要,只要朝「完成八成」的目標前進就好。只要能完成八成,工作幾乎等於是完成工作了。
加速起跑的兩天內,阻隔所有可能佔用時間誘因,就連工作空檔泡咖啡或散散步等小事也應當避免,盡量只思考有關工作的事。更極端,作者在最初兩天會婉拒與上司或同事的飯局,一心一意專心衝刺工作進度,直到第三天才開始放慢速度,查看郵件信箱或參與飯局等。
相反地,假使有人因這兩天被拒絕而疏遠你,可能需要重新審視與對方是否為適合長久往來的關係。但大多數人會因時間愈久,漸漸修復當兩日討人厭的關係。
簡言之,最後關頭的熬夜絕對要避免,也要避免不想做卻情非得已的熬夜;若在起跑點或工作順手時熬夜的話,可以大幅推展進度。
別用最高效率完成工作
如果你認為兩天內完成八成工作,照這個進度走應該沒多久就能解決所有工作了,完成後在提交給上司,但是如果你提早提交的話, 必定又會接到下一個新任務,你的上司還可能會認為,既然這麼快就完成工作,新工作應該也可以很快就完成了!而將截止日提前。讓上司產生這種想法是最大的錯誤。
一個人一直處於使用盡全力的狀態,其實反而無法好好發揮實力,持續全力衝刺的節奏到工作結束,身心早已過度疲勞,不如在前兩天衝刺後,適度放慢節奏好好休息。比起追求以最高效率完成工作,不如有意識地維持工作的穩定性及持續性。如此就不用為了趕進度而焦頭爛額,而以更早且更高的完成度達成工作。
集中力的要訣
提升集中力的必要重點就是「放棄一心多用」,處理過多事務,就是導致工作進度遞延的元兇。舉例來說,平日辦公時,會想盡辦法盡快回覆來自重要客戶或上司的訊息, 以希望受到客戶或主管的器重;但事實是,處理郵件會因分神而導致主要效率下滑的事實,一個回信快速但主要工作效率低落的人也很難提提升評價,只會給人工作效率低落的印象;反之,回信慢卻提早完成任務的人,才能得到良好評價。只要辦事有力,就算回信慢一點也無須在意。這所要表達的就是 「你的工作不是盡快回信,而是完成待辦的工作」。
依作者本身的經驗,集中力最多只能維持6到7個小時,若覺得集中力感到極限時,就夾雜早、午、晚餐,還有午睡時間等小憩片刻後,立即回歸全力衝刺的工作狀態。
以2:8法則貫徹工作
作者所信奉的最初兩天時間就完成八成工作的原則(期限為十天),能用剩下八天的時間輕鬆完成工作,也就是說,以最大的餘裕處理工作。 在這段餘裕時間,也不要承接下一份工作。
第三天「閒適」工作階段起,並非要懶洋洋地度過,作者的家人會在六點半起床,因此會於清晨四點就會起床工作,盥洗後馬上處理公事,不花心思在其他雜事上,直接全神貫注於工作上,重點就在專心衝刺主要工作進度。四點到六點半這段時間的兩個半小時是最安靜、不受打擾的環境,更能夠專注在工作上,這段時間一樣不做其他容易心神的事物。到了六點半後,才吃早餐。換句話說,利用剛起床的兩個半小時內,完成當天八成的主要工作進度,也就是2:8法則。
抵達公司後,中午之前的時間也只能用在主要的工作上,丟開來電、信件等瑣事。畢竟消耗了這麼多心神,專注於重點業務才上策。如此一來,即便處於「閒適」期間,也能在中午前大致處理完主要工作。
最佳午睡時間:十八分鐘
用完午餐過後,釋放腦內囤積的老廢物質,好讓大腦休息,以迎接下午的工作,午睡時間經過作者多次的測試定下來的魔法時間是18分鐘,清醒後毫無倦怠感的午睡時間,足以跟夜晚兩小時的睡眠匹敵,午睡的長短可以多嘗試,找出屬於自己的魔法時間。
午睡可以找出自己最適合最舒適的方法跟環境,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準備一副眼罩,再加上耳塞,找出最適合的午睡姿勢。另外,作者除了午休時間外,一旦想睡也會馬上休息,與其強忍睡意勉強工作,適時休息能帶來更高的效率。
下午時間就可以完全放鬆地工作,著手處理囤積的信件和未接來電, 即便是瑣碎的工作,也要循序完成一件再處理下一件,依序做好每一件事情很重要。
到了晚上,就為隔天的工作做點準備。列出任務清單,接著十點半左右入睡。隔天再重覆四點起床,睡眠時間大約五個半小時。但這因人而異,試著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睡眠時數,嚴禁逞強,勉強自己縮短睡眠時間,導致白天腦筋轉不過來,不如睡夠本。
凌晨效率最好的三個原因
選擇清晨三點的原因:
- 便於將外部因素設定為截止期限
- 無須檢閱信件
- 不會有人來搭話
刻意製造假定的截止期限,而作者家人的起床時間便是截止期限,一旦有期限存在,就能產生非得工作不可的情緒跟約束。如何完成當天八成工作,只要參照前一晚所擬定的任務清單就能知道了。作者的方法是安排一天內該做的工作,以十五分為單位劃分記下。 至於(2)跟(3)指外來干擾很少,集中力屢次遭到中斷的三小時和完全集中精神的一小時,兩者的效率幾乎相同。
第5章 將「贏在起跑點」的時間術化為己用
把長期的工作直切分段
總結起來有四大項工作方法:
- 所有工作要從起跑點開始衝刺,確保任務絕對能在期限內完成。
- 將最初兩成時間訂為「預估任務難易」,實際用來完成八成工作進度。
- 若最初的兩成時間內無法完成八成工作,就要提出延長期限的要求。
- 透過「午睡」和「避免一心多用」, 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贏在起跑點」的時間術,本質在於保持工作上的餘裕,而非快速完成每一件工作的重要性。但像有複數的工作類型的人,比如承接複數外包案件,或是工作期限較長的工作者,如半年至一整年,就要把工作方法做些調整。
首先先把工作直切分段開始:
以編輯的工作為例,要推出一本文學作品,可先將工作大致切割成三個區塊。
- 原稿寫作→五個月
- 內容修正→三個月
- 作者與編輯的檢查作業、印刷→4個月
將長期的工作分割成數個短期任務 圖來自「為什麼你的工作做不完」一書 |
接著將這三大項工作,進一步直切成三段,最後再進一步直切成約十天至兩星期的短期任務,如上圖所示。以編輯來說,包含了大大小小的工作,如執筆、開會、擬定企劃到實際寫作等等,利用16天的短期任務,個別的工作都利用「贏在起跑點」的時間術進行。
「同時進行的工作」就把一天橫切分段
若是要「同時進行的工作」就把一天橫切分段。比如說編輯需要同時製作二至三本書,工作變成重疊了,相當吃力,因為三本書的作業都需耗費非常長的時間,我們可以將這三本書都分割成多個短期任務,調整時間別讓所有工作碰撞在一起。作者認為三件工作同步進行已經是極限了,應盡量避免同時處理三件工作。
如果還是不順利的話
如果還是不順利的話,容易遭遇挫折的理由有以下3點:
- 集中力不足
- 工作超過自己的負擔
- 別人的工作進度延遲
集中力不足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切換成晨型模式,不做讓自己分神的事情、不被人打擾,以及能將外部因素設定時截止日期。另外一提,倫敦大學的Phillippa Lally博士指出,一個人要培養某個習慣,平均需要連續66天持續同樣的行動。要能夠培養早起的習慣,就要決定並持續兩個月。盡量讓身體的節奏逐漸跟上你的決心。
另外作者提到,公司的規則只要遵守應遵守的最低限度即可。不許忤逆主管也不過是一種職場潛規則。有些人可能會對社會倫理或公司規章有所顧慮,但沒有這個必要。若是對公司有利,有時反對上司也很重要。
如果他人拖延工作,就先製作「模型」
絕大多數人無法在交期前剛成工作一事 ,是很容易預測的誤差之一。為了妥善處理這種誤差,才設定「閒適期」,利用這個餘裕應當能好好應對。
預先保有這種心態(mindset),當別人無法順利完成工作時,就採取製作簡單的模型(mock up),意指「接近完成的型態」。對方拖延工作, 跟你無法完成工作,嚴格來說是兩回事. 就算對方沒有完成工作,你也要徹底思考如何讓自己的工作有所進展,著手自己能辦到的業務。
第6章 掌握時間,你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具備目標,學習輕而易舉
想贏在起跑點的時間術應用在於不同工作型態中的方法,重點有三項:
- 將長期性工作直切分段
- 同時處理複數工作時,將一天橫切分段
- 若還是難應付,這提出延後交期的請求
一旦時間的運用方法有所改變,不僅工作,你人生的許多面向也會有所變化,畢竟時間可不只是為了工作的存在。
作者對於「學習」一事有另一看法,一言以蔽之,就是「不漫無目的的學習」,正確來說,為了學習而學習根本毫無意義。
如近幾年來,人工智慧風靡全球,作者也因為感到有趣想深入了解,而且也覺得對未來有會有幫助。但這種理由而學習肯定只有三分鐘熱度,過程中還會遇上挫折,因此,作者最後決定,沒有一個適當契機出現之前, 不多花時間研究人工智慧。所謂的契機,意指工作上需要開發使用人工智慧軟體的機會。為了開發這種軟體,人工智慧的相關知識就有其必要。出現這種明確目標時,就是主動查詢的時機。關鍵在於查詢而非學習。
若只是以對將來或許有幫助的莫名想法為目標而學習程式設計本身, 會因為感到無聊無法長期持續下去,而且無法掌握學習內容。作者學習寫程式的方法是「邊做邊學」。一旦有什麼想做的事情,將之實踐時,只找出必要的參考書或解說書來使用,實際去做就對了。
不用苦讀也能說好英語的方法
作者對於如何學習英語提出一個有趣的例子,當你想與一位外國女孩子約會時,不需要到英語會話班上課,你只要先查好邀約時最低限度的必要句子,然後實際提出邀請就行了。邀約成功後也是一樣,想愉快地用餐,就先調查用餐時需要的會話,假如對長時間會話沒自信,就練習如何用英語說「我之後有事,只有一個小時能一起用餐」。不斷重複這個過程,不知不覺間便能說好英語了!
這邊強調的重點是在於你的動機是什麼,舉的例子是「你是為了與她約會而提出邀約」,並非為了學英語而提出邀約。英語只是一種溝通的工具,有必要時再去查該如何說就行了,做的就是用英文去做你想做的事。
別做必須逼自己才能專注的工作
絕大多數人都是無法集中注意力的人,為缺乏注意力而煩惱這件事本身就是個錯誤。當你做一份需要集中力才能進行的工作時就不對了! 意思就是「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換句話說「率性而活」、「忠於自我」或是「遵從本能」,終歸一句:「僅此一次的人生,就該活得淋漓盡致」。
或許有人消極地認為「自己沒有才能所以找不到天賦」,但這也是錯的,重點是你是否感到樂在其中到無法自拔,僅此而已。人生大半的時間都會在社會上打滾,工作佔人生的大半時間,如何從中尋找樂趣是人生的一大課題,能否找到天賦,將左右你一輩子會如何度過。
選擇「合適職業」的標準
選擇工作的基準應當是「那項工作能否讓你樂在其中,其實沒人要求也願意自主加班」。如果選擇的工作會讓你每週一心情憂鬱,每天傍晚5點便坐立不安,你一定會後悔一輩子。 集中力是正因為喜歡而自然出現的專注,若不喜歡怎麼勉強也榨不出來,因此,以「提升注意力」為目標,好好面對自己最根本的問題。
無論遇到多麼不合理的安排和上司,真心的愛那份工作的人,應該只會思考「該如何克服這個難關」或「與其今天通霄加班,不如回家好好睡一覺,證明適度休息更能提昇工作效率,讓上司無話可說」。
電腦界的著名人物,Alan Curtis Kay在物件導向程式設計領域及使用者介面設計留下許多貢獻,是一位及優秀的工程師,曾說過一句話:「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發明未來」。
不滿足於現狀,永遠追求新事物吧!從事沒有人做過的工作法吧!展開足以為人們生活帶來大富衝擊的計劃吧。
忠實自我,勇於行動
機會只會降臨勇於行動的人身上,說的是「只要找到真心想做的事、擁有足夠的熱枕,毫無多慮的撲向對方懷抱總能成事」。如果有想做的工作,就別等上司交代直接行動。有無論如何多想完成什麼的人,應該都有源源不絕的靈感。試想,你對現在的世界及生活感到滿足嗎?能正因為對現狀不滿足,才想去完成什麼。既然如此,便能從中挖掘出大量靈感的種子。
「必要為成功之母」,凡事必有解決對策。若有想做的事情,就睜大雙眼探索解決方式。如果無法靠自己找出答案,就徹底鑽研該領域的書籍,多聽取該領域成功人士的經驗談。解決辦法肯定會出現在你眼前。切記,多數把「做不到」掛在嘴邊的人,實際上別說調查了,恐怕連想辦法都沒有。
找不到想做的事情,就請教有經驗的人
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的人,不妨和自己不同領域擁有不同情報源,或對外界事物非常敏銳的人進行交流。具體來說,直接並積極詢問擁有你嚮往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人的經驗。不要只聆聽一個人的說法,多聽一些人的意見,反而有更多不同的想法跟解決方案,直到你的煩惱解決前,要不厭其煩、堅定地尋求更多人的看法。
想要成就某些事物並獲得幸福人生,「除了誠實面對喜歡的事物並持續下去外,別無他法」。每個人的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能否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以及是否能夠持續下去。 若不是做自己感到幸福的行動,也無法帶給他人幸福。
掌握時間,你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看完這本書後,重要的不是心情愉稅,而是要化成實際行動。時間術最能發揮效力的地方就是在於你有想「逃避的討厭事情時」。沒時間、沒錢,討厭現在的工作,或總是抱怨上司,不妨就從這一刻開始,活用時間術,迅速解決討厭的工作。獲得充裕的自由時間,為下一段人生鋪路。
掌握時間,找不到自己喜歡什麼的人,請用空出來的時間面對這件事。如果你已經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或是打算轉職的人,不妨利用空檔植思要帶去新公司的企劃原型,朝目標好好努力
若現階段是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告訴自己先忍耐半年,在這段期限內做出漂亮的成果,當作伴手禮給公司,再轉職到下一間公司。
別輕易放棄「贏在起跑點」時間術的機會,雖然很難做到,但此時此刻,的確掌握的改變的機會,人生是否能改變,就取決於這個瞬間。繼續至今不曾帶來改變的做法,無法為人生帶來一些變化,因此,想改變人生就要有所覺悟,想要實踐的事情,就在夜晚就寢前,做好明天的任務清單。這是每天「絕對」要做的功課。你所列出的任務清單就是通往未來的地圖,如果按圖索驥持續前進,在前方等待你的,將是一片不同既往的新天地。
僅有一次的人生,就應該盡情享受,時間若老被不想做的事情長久拖住,就太浪費啦!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