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你的團隊需要一個會說故事的人

你的團隊需要一個會說故事的人:微軟、NASA都在學的故事思維  Whoever Tells the Best Story Wins: How to Use Your Own Stories to Communicate with Power and Impact

你的團隊需要一個會說故事的人:微軟、NASA都在學的故事思維
Whoever Tells the Best Story Wins: How to Use Your Own Stories to Communicate with Power and Impact

作者: Annette Simmons

我們都必須學習找尋和述說能讓自己和聽者都產生共鳴的故事,一旦習得這項能力,你就具備說服、溝通、打動他人的基本技巧。一個善於說故事的人懂得利用自身的情緒反應來判斷他人的情緒反應,從而加以運用。

全球最大網路鞋店Zappos發現,一流的客戶服務需要故事和文化的支撐,而不是發送制式的流程手冊給客服中心的員工

先前有機會參加新創簡報訓練,大多的前輩都會提到你的產品需要有個故事背景做支撐你必須有個故事讓人認同你的產品。所謂的故事該怎麼來呢?我想這一本書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去找出「故事」

述說個人故事能夠讓你從人們那裡得到真實的反應,而不是各種可能偏離真實反應的假設和猜想。

述說個人故事能讓你從內而外的真實表達,將情感和人際交流放在首位。只有賦予資訊生命時,才能讓故事真正活起來。當你真誠地表達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意義的事,也將漸漸習慣留意能夠傳達工作和生活重要價值觀給聽者的故事。

述說個人故事有助換位思考。

述說個人故事能讓你意識到,每個聽者都有自己的個人故事,你可以利用從這些故事學到的領悟來安慰他們,又或者激起對方的驚訝之情,或者為其留下懸念。如果你能將說故事的技巧應用在溝通當中,那麼那條流傳已久的「揣摩聽眾心思」的原則,將衍生出更多溝方式。

書名「你的團隊需要一個會說故事的人」,我認為在這個人人都該建立自己的品牌的時代,不該是團隊中的某個人需要會說故事,而是每一個人都需要這個技能-表達「自己的故事」進而能建立自我的價值。

只要挖掘出這種天生的能力,透過述說故事和故事思維理解這個世界,那麼你就擁有更深層次的智慧,能幫助你溝通的更順暢,更富真實情感。

第一章 故事思維

尋找和述說自己故事的過程能訓練大腦運用故事思維

故事思維需要融合情感中的情緒、認知、精神層面。對於人類而言,情感是擺在第一位。
假如你一直不摻雜情感、凡事客觀,那麼你觸發感情、尋找故事,以及理解感情的能力都會降低,甚至徹底消失。

如何「看見」故事?

收集或述說那些親身經歷,而且讓人覺得有意義的故事時,自然會啟動到故事思維。一件事情之所有具有意義,是因為我們為它找到一個故事,反映了人們對事件背後的人、直覺和文化的理解。故事勝過事實,區分出關連和差別,好的、壞的、有關的、無關的,從而創造屬於人門各自的意義。

找到重點和原因

首先了解哪些故事能夠觸發自己的感情,接著找到同時能夠觸發他人感情的故事。

故事思維與理性思考共用

利用故事思維,並不意味著放棄客觀邏輯和可量化結果,而是利用故事思維找尋自我和他人的情感和認知規律,以此來補充客觀現實。

減少內心的批判

故事思維隨著觀點的變化靈活調整決策,而不是在一些模稜兩可的部份中強迫得出錯誤的結論。

現在社會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將情感排除在決策之外(理性分析-追求客觀),但缺乏情感的決策往往也不受大家青睞。故事思維並不是要將情感重新加注於決策之中,而是指引我們使用在人類誕生之始就長久存在的情感。


第二章 故事就是經驗的重整

經驗可以改變人的思維模式和決策過程,使行動前後一致。

如果可以任意把我們想要影響的人放進一個特定的環境之中,就能改變世界。書中舉一讓政治人物親身體驗低收入的單親媽媽生活一天,讓他體驗單親媽媽的生活。

在我們的意識層面之下,個人經驗能夠帶來更深層的理解,使人真正產生同理心,從而有勇氣挑戰根深柢固的社會地位或是政治角力。

影響他人最有利的手段-親身體驗,但這在大部分情況下不可行,於是最他講一則生動的、富有影響力的故事,讓聽者彷彿身歷其境。對聽眾來說,一個故事就是一次親身體驗,即便這種體驗是間接的。

你所述說的每個故事都會成為潛在素材,人們消化新資訊的時候可能會用到這些故事。每則故事、趣聞軼事、評論文章都在打造你的團隊文化。其他人如何認定有關你個人、工作、社交的故事,將會是你獲得成功的關鍵。這些故事甚至能主宰你對自我的看法,因為它門能夠體現世界與你的互動。

我們每天都在說的故事

我們每天都在說故事,但絕大部分是在無意識下說故事,也難意識到這些故事會影響我們的生活。(本書目的:讓你更加留心自己所講的故事,因而可以調整架構和支撐故事個觀點)

我們常分享的故事多是在抱怨自己壓力多大、某人多愚笨...等。在這時代的社交中,這些是很難博得他人的同情。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我們在會議或是面對面的交談中發洩了過多不滿的情緒,或是分享了太多有關衝突的故事。我們確實需要抒發不滿,或許這樣的故事確實能達到效果,卻不應該在我們想要影響的人面前這樣做。

選擇祝你一臂之力的故事

更謹慎地說故事,多述說一些為工作、家庭加分的故事。

你需要透過故事來幫助達成合作。儘管你花費大量時間建立信任,但是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看不到你是在何時、以怎樣的方式做著對的事情。現實中,很少有人能看到你是如何盡力信守契約的,他們往往不在場,也看不到你力排眾議保護自己的團隊。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你為保護他們付出多大代價—至少不會親眼看到。如果你不告訴他們事情的經過,他們只能從零碎的日常交往中猜測你的為人,對於你的了解經常是斷章取義。這些片段無法體現出你的真正品質,因為工程過於浩大。

你所說的每個故事都是反映你的人格特質。你選擇說的細節、你的姿態和語調也都能影響故事。

人們之所以會抵觸領導人的決策,往往是因為他們不理解工作流程,或是缺乏宏觀印象。如果你能建立在故事中清楚描述重要決策的形成過程的習慣,加入決策者、決策時間、決策地點這類細節,員工與你之間的信任會逐漸建立起來,以便將來時間緊迫時,無須多言也能讓員工理解。如果有那麼一天,你需要發布任務,但是沒有時間讓你詳盡說明,你的團隊會根據以往你述說的故事,推斷相信這次的決策和之前的決策一樣,都是在深思熟慮的基礎上做出的。 

Share:

0 意見:

張貼留言